當前,隨著我國長江流域地區進入梅雨季節,雨水爆增,浙江、安徽、江西、湖北、重慶、四川、貴州、云南等省多地遭受暴雨洪澇,各地城市出現嚴重內澇、大水困城等現象,城市雨洪管理系統滯后、排水系統老舊、排水能力不足成為中國許多城市亟待改善的問題。
當農田、濕地、河流等自然生態被高樓、硬地、馬路所代替,硬地過多、排水能力不足、排水系統欠賬太多等使得城市可“呼吸”的通道被封鎖,“城市看海”頻發。如果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自由吸收并釋放雨水,那么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就具有良好的“彈性”。為此,建設“海綿城市”的理念應運而生。“海綿”既包括城市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綠地、公園、可滲透路面等城市下墊面,還包括雨水濕地、集蓄池及其管渠等排泄通道和配套設施。“海綿城市”建設是讓雨水優先通過這些“海綿”下滲、滯蓄、凈化和回用,最后通過管網、泵站外排,從而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統標準,緩減城市內澇壓力。同時,“海綿城市”涉及生態修復、流域水質改善、公園綠地海綿化提升、市政道路海綿化改造等。然而越是系統的建設,就越是需要政府部門、市場和民眾的整體認識與規劃,避免出現“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情況。再者,建設過程中應避免“散點式”思維方式,打造局部“樣板”的做法有時未必能達到整體效果,要從城市總體的角度做好規劃和頂層設計。城市是一個整體,應從全局角度把握,但每個城市的地方特色不盡相同,每個城市的城區建設速度也不一致。城市建設應遵循“生態優先,保護為主”的原則,盡量修復好被破壞的城市原有生態系統,不應把原有的具有洪澇調控功能的河流、湖泊、綠植再次破壞殆盡。
海綿城市建設是對城市建設整體布局的一個調整,這不是一個城市標新立異的體現,而是一個城市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實踐。鄭州市亞源塑膠始終堅持環保理念,專業設計生產雨水蓄水模塊,用產品的質量回饋客戶的信賴,用自身的行動實踐海綿城市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