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養生就非常受人們的重視。《莊子·養生主》:“ 文惠君 曰:‘善哉!吾聞 庖丁 之言,得養生焉。’” 宋 陸游《齋居紀事》:“食罷,行五十七步,然后解襟褫帶,低枕少臥,此養生最急事也。”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二:“同年 儲梅夫 宗丞,能養生,七十而有嬰兒之色。”只有攝養身心才能健康長壽。
夏季是各種疾病產生和復發的階段,且容易上火,加上天氣悶熱煩躁,身體各個器官就容易出問題,這時養生最為關鍵,每個人體質不一樣,所以就要找到適合自己的調理方法。
一、濕熱關
一般來說,夏天多暑多濕,人們經常會出現頭沉重、抑郁、倦怠、胸悶、胃口不好等癥狀。
夏季飲食宜清淡,可多吃具有清熱利濕作用的食物,如綠豆粥、荷葉粥、紅豆粥等,或用冬瓜與蓮葉、薏米共煮湯喝。此外,要多開窗通風。
二、養陽關
“陽氣不足,濕邪不去”,再多補品藥品也無濟于事,大多疾病都可通過養護陽氣、祛除濕邪來防治。一年四季中夏季是陽氣最盛的季節。中醫認為,在人體陽氣旺盛的時候,將陽氣培養得更旺,可抵御疾病的侵襲。其實夏天身體較差,主要和生活飲食喝缺乏鍛煉相關,夏天人們都喜吃涼性食物,天熱又不愛出門,應注意飲食習慣,多鍛煉身體才行。
少食冷飲:夏天酷暑難耐,人們喜歡喝冷飲,吃寒涼食物,但這樣會損傷脾胃、消耗陽氣。因此,夏天要少食冷飲和瓜果,喝水以溫水為宜,多吃溫補食物,如紅棗、枸杞、當歸、肉等。
適當運動:夏天外界陽氣最旺,多到戶外活動,可補充能量、調暢氣血、養護陽氣,但不宜運動過度。
保暖避寒:有些人一到夏天,就整天不離電風扇或空調,這樣寒涼之氣會從皮膚、毛孔侵入人體,易傷肺衛之陽氣,導致上呼吸道免疫力下降,細菌、病毒易乘虛而入。
按摩涌泉穴:中醫認為,“精從足底生”,精即指人體能量。足底有一個重要穴位,即涌泉穴。《黃帝內經》中說:“腎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說,腎經之氣猶如源泉之水,來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全身四肢各處。因此,可于每天空閑時按摩涌泉穴。
多補充水分,喝天然泉水對身體也是有極大的幫助的,比如巴馬景泉天然弱堿性泉水。在眾多水品中,巴馬水具有較強溶解力,滲透力,擴散力,代謝力,乳化力,洗凈力;有利于人體的吸收,細胞的新陳代謝,增強機體素質,還可以增強人體的素質,因為巴馬水攜帶有鈣鎂離子和多種營養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