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聰汽車安全電子網】據Visiongain最新發行的車聯網汽車市場預測報告書顯示,2013年全球車聯網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218.2億美元。而且車聯網項目已被列為國家重大專項(第三專項)中的重要項目,首期資金投入達百億。很多企業都認為車聯網蘊含的商機巨大,有人甚至估計規??蛇_萬億。
華為加入車聯網游戲 中小企業商機PK勝算幾何
在4月深圳“2013汽車電子應用及技術發展論壇”上,華為公司終端移動寬帶產品線Telematics產品總監鮑海森介紹了華為在車聯網領域的定位以及發展方向。“本來我們來參會就是想看看車聯網還有什么機會,聽了華為的演講以后,我們決定放棄車聯網市場了!”深圳一家工業電子方案公司的總經理郝凌感慨道,“華為進入這個領域意味著其他廠商基本沒有機會了。”
那么,華為到底要在車聯網做什么?鮑海森還明確告知大家:
華為在車聯網領域只會做車聯網解決方案提供商,而不會做相關運營工作。關于車聯網的發展趨勢,大數據和語音識別將是車聯網的發展方向。華為將進入車聯網數據收集、數據傳輸、數據存儲和數據分析的所有領域。
在這幾個領域中,數據傳輸、數據存儲和數據分析都不是中小公司能玩的,所以中小公司能做的也就是收據收集了。因此,華為的進入基本封死了其他公司的未來發展。
郝凌更認為,在車聯網時代,真正有價值的是大數據分析。在大數據時代,數據處理者是真正王者。端不過是傳感器和執行者,云才是核心。國內車聯網企業機會不多,可以發揮的空間也沒有多少。
他衍生出華為在車聯網市場的幾個推論:
推論1:華為將集中火力在標準和大數據以及管控平臺和通信管道。放棄車內的前端和后端產品推向市場,只是跟蹤和試驗。
推論2:其次,在華為終端的手機和平板等獲得市場前三,同時車聯網行業政府開始介入后,快速發力車內前端和后端產品,這將是車聯網企業的潰敗點。
推論3:華為將重點放在歐美的車聯網市場,獲取經驗和推出產品,大數據的分析和處理可以從中獲得極其重要的知識財富,然后殺個回馬槍。
推論4:車聯網是個系統,從技術角度,華為有全系統橫掃的能力。
推論5:車聯網國標,華為將是主要起草者。
推論6:車聯網對政府有著極其重要的安全和管控作用,這個特性決定了絕大部分車聯網企業不可能進入政府采購門檻。
“華為提出車聯網現在是碎片化,我的看法是亂世。后市場將在2016左右一統江湖,今天的介紹,是典型的華為戰略,告訴你,你也沒辦法,不戰而屈人。”他強調。
所以,很明顯,按照他的分析,本土中小業者基本已經失去了在車聯網市場的機會,如果要繼續玩,就和華為一起玩。
真的是這樣嗎?
國際一線的汽車電子廠商德爾福就推出了MyFi? 系統,在上海慕尼黑電子展汽車論壇上,德爾福介紹了其車聯網的思路,就是互聯、主動安全、防盜,提升用戶體驗等等。例如德爾福的MyFi? 系統可通過基于 Windows Azure 的云門戶網站為OEM 和消費者提供獨特的全球互聯解決方案。駕駛者安坐家中就能對儀表盤進行個性化設置,他們不但可以從現有設計方案選擇,甚至還能創建自己的方案,使各種功能和控制設備發揮此前難以想象的效率。另外,他們還可以在平板電腦、智能手機上完成胎壓、發動機健康狀況或是制動器壽命檢查。用戶甚至可以為不同駕駛者創建、保存不同的配置文件。
顯然,國際一線汽車電子廠商和華為在對車聯網的理解上稍有偏差,這個偏差是因為在理解車聯網時都各自基于自己最擅長的技術。我想,如果Facebook做車聯網一定會從社交網絡開始。
這也體現了車聯網的不確定性和差異化,這個不確定性和差異化就是中小企業的機會,中小企業更應該著眼具體,比如數據的收集、車聯網APP、車聯網數據深度挖掘算法等等,也許這樣才有生存機會。
責任編輯:陳健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