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鋁加工材工業鋁型材產量與消費量
我國國民經濟和高新技術的穩定、持續、快速發展,促使我國鋁冶煉和鋁型材加工業發展十分迅速。我國鋁材 鋁合金型材 工業鋁型材產量在2006年已達879.3萬噸,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位;2007年產量高達1250.8萬噸,同比2006年增長42.45%,再創歷史新高;2007年進口工業鋁材69.0萬噸,同比2006年增長0.6%;出口工業鋁型材185.3萬噸,同比2006年增長49.5%,鋁合金型材凈出口116.3萬噸;2007年,我國工業鋁材表觀消費量為1134.5萬噸。在2008年1-6月份我國鋁工業的產量中,氧化鋁產量1112.9萬噸,比2007年同期增長7.1%,預計2008全年產量為2300萬噸;電解鋁產量662.0萬噸,比2007年同期增長12.9%,預計2008全年產量將達1450萬噸;鋁加工材687.9萬噸,比2007年同期增長38.3%,預計2008全年產量將達到1400萬噸。
鋁型材
鋁型材 (8張)
2.中國鋁加工材品種
21世紀,中國鋁加工業緊密結合市場和科學發展的需求,使傳統鋁加工材已經逐步完成了向現代化鋁加工材的轉變,因此中國鋁加工材品種已發生了巨大變化。中國鋁加工材的重要特點是向高性能、高精度、節能、環保方向發展,許多產品已成為國內外知名品牌,在國內外市場上享有盛譽;產品質量穩步提高,產品標準水平已處于國際先進行列,各主要鋁材生產廠家除按國家標準生產外,均能直接接受按世界先進國家標準要求的訂貨。這表明我國鋁加工材生產已進一步國際化,而且為滿足國民經濟和科學技術對高精尖鋁材的多方面需求,各主要鋁加工企業還相應制定了許多內部供貨技術標準。
中國鋁加工材約有300種合金、1500個品種,是世界上產品品種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在眾多的鋁加工材品種中,涌現出一大批國際先進產品和國家名牌產品,代表著我國現代鋁加工技術發展和應用的主流方向。
3.中國鋁加工的工藝技術
中國鋁加工工藝技術的特點是先進與落后同時存在。我國技術與裝備已進入國際先進行列;而廣大中小企業的技術與裝備多還停留在20世紀70-90年代水平。由此形成了我國鋁加工工業大而不強、小而不精的現狀,從而使國民經濟和現代科學所需一些高、精、尖鋁材仍要依靠國外進口的被動局面。
中國鋁型材行業市場需求前瞻與投資戰略 發展
2012年,隨著我國大規模的基建投資和工業化進程的快速推進,鋁型材全行業的產量和消費量迅猛增長,而我國也一躍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鋁型材生產基地和消費市場。經過長達近10年的高速增長,我國鋁型材行業步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并展現出了諸多新的發展趨勢。
我國工業鋁型材占鋁型材總應用量約30%,主要應用于交通運輸業(包括汽車制造業、軌道交通業)、裝備和機械設備制造業、耐用消費品業(含輕工業)等,分別在我國鋁型材應用中占比約10%、10%和12%。而同期的歐洲、北美和日本的鋁型材消費結構中,工業耗用比例分別達到為60%、55%和40%,遠高于我國.預計在未來5~10年,我國工業鋁型材的消費量將持續增長,在鋁型材產品中的比例將約30%上升到2015年的45~50%左右。
隨著鋁型材行業的快速發展,國內優秀的鋁型材生產企業愈來愈重視對行業市場的研究,特別是對企業發展環境和客戶需求趨勢變化的深入研究。正因為如此,一大批國內優秀的鋁型材品牌迅速崛起,逐漸成為鋁型材行業中的翹楚!
2012年國內工業鋁型材市場需求將超過400萬噸。未來,鋁型材在工業領域的應用空間將十分巨大,在我國現有的124個產業部門中,有113個部門使用鋁制品,比重為91%。
![工業鋁型材](http://m.chdbwtx.cn/skin/m04blueskin/image/lazy.gif)
鋁型材特點
抗腐蝕性
鋁型材的密度只有2.7g/cm3,約為鋼、銅或黃銅的密度(分別為7.83g/ cm3,8.93g/ cm3),的1/3。在大多數環境條件下,包括在空氣、水(或鹽水)、石油化學和很多化學體系中,鋁能顯示優良的抗腐蝕性。
電導率
鋁型材由于它的優良電導率而常被選用。在重量相等的基礎上,鋁的電導率近于銅的兩倍。
熱導量率
鋁合金的熱導量率大約是銅的50-60%,這對制造熱交換器、蒸發器、加熱電器、炊事用具,以及汽車的缸蓋與散熱器皆為有利。
非鐵磁性
鋁型材是非鐵磁性的,這對電氣工業和電子工業而言是一重要特性。鋁型材是不能自燃的,這對涉及裝卸或接觸易燃易爆材料的應用來說是重要的。
可機加工性
鋁型材的可機加工性是優良的。在各種變形鋁合金和鑄造鋁合金中,以及在這些合金產出後具有的各種狀態中,機加工特性的變化相當大,這就需要特殊的機床或技術。
可成形性
特定的拉伸強度、屈服強度、可延展性和相應的加工硬化率支配著允許變形量的變化。
回收性
鋁具有極高的回收性,再生鋁的特性與原生鋁幾乎沒有別。
本文轉摘:http://www.hcooo.com/hydt/103.html
本文轉摘:http://www.hcooo.com/hydt/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