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九月不僅新手機扎堆發布,互聯網電視也頻頻扎堆。先是TCL與愛奇藝聯合發布TV ,接著是小米電視,9月10號創維也和阿里巴巴聯合發布互聯網電視。TCL與愛奇藝合作的互聯網電視最大看點可能是愛奇藝的視頻內容,小米電視和小米手機一樣依舊是期貨,而創維與阿里巴巴合作的看點是在電視上完成網購,而視頻資源又不依賴獨家視頻網站。
其實,TCL、樂視小米、創維,代表了當前面對家庭互聯網機遇的三類企業。一類是與視頻網站合作,二類是互聯網企業主導,三類是參與互聯網公司的智能TV聯盟。而這三類進軍互聯網電視的方式各有自己的特點。
電視廠商與視頻公司獨家合作
電視廠商與互聯網公司或視頻公司合作優勢在于可獲得該視頻網站豐富的視頻資源,比如,TCL與愛奇藝聯合推出TV ,這臺互聯網電視更應該看作是愛奇藝在TCL公司ODM的產品,因為整個電視的系統與內容均是愛奇藝提供。而對于其他視頻網站具有排他性,這也可能限制了用戶的選擇。
與TCL合作推出互聯網電視的優勢在于可以利用電視企業現有的硬件研發能力、與廣電體系的七大牌照服務提供商原有合作關系、渠道銷售能力、品牌影響力、物流和售后服務。
互聯網公司獨自做智能電視
而小米、樂視作為互聯網公司主導的產品,優勢在于公司是互聯網架構,組織結構簡單,對市場響應迅速,同時借助電商銷售可能在產品售價上有一定競爭力。但做電視與做手機不同,電視涉及到的環節要比手機多。首先,與廣電的合作就是一道坎,目前樂視、小米都似乎沒有內置高清卡,而TCL、創維都會內置高清卡。其次,電視并非是簡單的一塊屏幕,其主要功能是顯示,顯示技術是要積累的,一樣的屏幕可能會出現不一樣的顯示效果,互聯網公司不具備。此外,在售后服務、物流配送等方面也有明顯弱勢。
更值得提醒的是,電視機與手機不同,是耐用品不是消費品,市場空間比手機要小得多。在手機市場除了品牌機可以生存,山寨機也能生存;而在電視領域,根本沒有山寨電視生存空間,這與手機行業有本質區別。而且電視其面對的消費群體并非只是年輕人。
而且制造成本高,在銷量不足幾百萬臺的情況下很難實現盈利。創維和TCL這些傳統電視企業可以將渠道延伸至三四線城市,通過多型號、多尺寸滿足不同消費者需求,其年銷量在400萬臺以上,所以可以保證盈利空間。用不了多久,智能系統會如同3D一樣成為所有電視機的標配功能,到時候更是考驗成本控制、渠道能力的時候。
智能電視生態圈
創維與阿里云合作,其實是與阿里云一起共建智能TV生態圈,這有點類似于Google當初搞安卓系統,搞了一個安卓聯盟。目前,參與該生態系統的企業包括芯片廠商、軟件廠商、電視廠商、盒子廠商等,通過產業鏈各環節打通,建立一個智能TV生態圈。
作為電視廠商,創維在電視技術上的積累可以幫助打造其互聯網電視擁有比樂視、小米更出色的做工、屏幕顯示效果,同時通過大規模的量產可以降低成本,有利于提高產品性價比,而且不會像TCL那樣與愛奇藝獨家合作而阻礙了與其他片源方合作,有利于為用戶提供更豐富的內容。
更為重要的一點是,借助阿里在網購和支付上的資源,可以完成電視從賣硬件向賣服務轉型,實現電視網購消費的閉環。電視購買大片、游戲支付、網購商品等,這都會讓電視真正成為家庭娛樂中心,而不僅僅是手機、PC、平板之外的第四個上網設備。同時,創維還可借助阿里巴巴的網購平臺進行銷售,而這也是創維互聯網電視相比其他兩類的獨特優勢。
結論
此前互聯網電視主要問題是交互體驗差、遙控器設計不方便、內容匱乏、娛樂功能不強,但是在互聯網公司與傳統電視廠商合作之下,這些軟性問題都將得到解決,軟硬結合可以發揮互聯網電視的最大優勢。相反,若僅依靠互聯網公司一方來做互聯網電視,其在顯示技術、物流、銷售渠道、售后、廣電合作、產量控制等方面的弱勢是永遠無法彌補的短板。
所以當前樂視、小米發布電視之后,看似風光,其實電視相比手機的產業鏈更長,更復雜,與電視企業的競爭才剛開始,這是一次長跑,互聯網企業單打獨斗并無優勢。之所以吸引眼球,主要因為跨界這一舉動加之小米手機此前對市場的影響讓其電視產品吸引更多關注。仔細分析看來,我更看好創維與阿里云這種合作模式,是真正的優勢互補,資源互補式合作。
責任編輯:李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