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聰廣電網】俗話說隔行如隔山,今年在彩電圈子里卻發生了一件怪事,IT互聯網企業扎堆紛紛做起了電視,聯想、樂視、愛奇藝、小米等知名企業先后推出了跨界作品正式進軍智能電視市場。傳統彩電產業因為這些名號響亮的IT互聯網企業進入而變得備受關注,圍繞于幾家的對比成為人們的熱議話題。
新老勢力交匯是選擇單打獨斗還是合作共贏?
今年以來樂視、愛奇藝、小米等IT互聯網企業先后推出了跨界之作,正式踏足智能電視領域。這其中樂視以及小米選擇了單打獨斗,自己全權負責電視從生產設計到銷售的全部業務環節,愛奇藝則選擇與傳統彩電大廠TCL合作。
兩種模式下,到底哪一種更具操作性更有優勢,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表示,在樂視、愛奇藝之后,小米成為近期第三個涉水智能電視領域的互聯網企業。鑒于以TCL、長虹、創維、康佳、海信為代表的傳統彩電廠商,所擁有的產業鏈全盤運作及整合能力,TCL、愛奇藝走“內容平臺加載技術”的道路,比樂視、小米選擇“硬件組裝和量產技術”的模式更加謹慎。
資深產業經濟觀察家、家電/IT行業分析師梁振鵬認為,像愛奇藝、阿里巴巴這樣量力而行的互聯網企業是比較聰明的,也許它們看到了之前眾多IT企業慘敗于彩電業的前車之鑒。多年來,惠普、戴爾、明基、宏碁、優派、冠捷、聯想、清華同方、神舟、七喜等IT企業均躊躇滿志地進軍彩電市場,但是,后來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這些自不量力的IT企業不是被彩電大佬們打得落花流水,銷聲匿跡;就是慘淡經營、勉強維持。
著急跨界作戰是為開拓市場還是尋求資本圈錢?
據相關報道指出小米電視首批只做500臺,家電聯盟網通過OEM生產商了解到,小米電視2013年內只做500臺。隨即疑問浮出水面,一年只做500臺電視的企業如此興師動眾為哪般?
奧維咨詢(AVC)高級副總裁文建平認為,小米電視目前還是處于測試階段,首批只做500臺,這次的新品更多的是要吸引行業關注,以此為杠桿在資本市場上做一些文章。
陸刃波則表示,智能手機的模式無法照搬到智能電視領域,從生產環節到系統構造,再到物流售后,難度系數要大不少。老牌的電視制造企業尚且處處小心,IT企業未來的挑戰就更大了。
此外還有觀點認為,小米現階段不掙錢做電視,其目的是為了以后掙錢,比如掙內容的錢,此外就是,小米電視有可能只是扮演一個講故事的角色,因為資本市場喜歡聽故事。此前,小米依靠講故事,把自己講到了估值100億美金的行列。
售后物流成短板小米樂視自己運營恐獨木難支
根據TCL此前發布的公告顯示,今年1-8月液晶電視銷量達1083.2萬臺,同比增長18.7%。華星光電1-8月實現液晶玻璃基板投片達88.6萬片,同比增長192.5%。從上游面板上產到整機裝配,從銷售渠道到售后服務,傳統彩電企業在市場上多年的摸爬滾打已經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成熟體系,愛奇藝選擇與TCL合作專注于軟件內容,硬件以及渠道市場則由TCL負責,雙方形成優勢互補。
對于小米、樂視等單兵作戰的跨界企業,梁振鵬在此前的相關報道中有所分析,他認為,硬件產品不是誰都能做的,小米和樂視雖然表面上馬上切入了這一領域,但包括研發,包括物流配送,售后服務等各個方面,對小米來說都是缺陷。
此外資深行業人士分析認為,物流也是小米電視面臨的難題。相比手機,47英寸彩電的物流運輸成本及要求更高。如果不能解決物流及對三、四、五線渠道的覆蓋問題,小米電視無法在中國彩電業登堂入室。
責任編輯:劉翠